Can U?关于可持续时尚,他们追问与反思
在纪录片《真正的成本》(The True Cost)中,导演Andrew Morgan将镜头对准时尚产业全球供应链中至关重要却鲜为人知的一环——在全球化生产和低价竞争中得不到物质保障的低收入工人,以及被技术垄断与有毒制剂摧毁的自然环境。
尽管这部2015年上线的纪录片更像是一场对当时如日中天的快时尚产业的讨伐,我们却仍然能从中提取出具有普世意义的值得深思的问题——时尚产业与制衣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何在?
由资深时尚媒体人崔丹发起的canU参聿可持续时尚平台,通过一场独具匠心的《can U?》「有料」可持续时尚美学展览,传达了众多时尚从业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旧与新
这场原定于4月与上海时装周同期开放的展览,最终在7月22日顺利开幕。盛夏的阳光与展览所在的永福路52号西班牙风情的老洋房,格外相配。这幢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西式别墅本身就是一件珍贵的建筑艺术品,鱼鳞形状的粉色墙面、壁龛内的女神雕塑、由螺旋支柱分隔的帕拉第奥式窗,无一不彰显着精致的工艺与优越的审美。
展览现场,当代作品与古典建筑碰撞出的创意火花,则不时出现在令人意外的角落:回收材料制作的绿色花朵与入口门廊上方的棕红瓦片相映成趣;来自灯饰艺术家Jun Ong的可拆解的灯光艺术装置取代了旋转楼梯上的复古吊灯;而艺术家Paul Hsu充满抽象画意趣的回收塑料喷泉则与二楼阳台的原始面貌浑然一体。
从上至下分别为:由艺术团队BLOOP BLOOP用过往的金属作品和回收的咖啡胶囊打造的全新艺术品“RAIN BEFORE RAINBOW”;由灯饰艺术家Jun Ong打造的灯光装置;由Paul Hsu创作的回收塑料喷泉。
场馆一层的大厅以回顾过往的旧衣与旧物为主,呈现了传统意义上时装展中包含的一切。以“流动到’此刻’的过去”为题,这一区域汇集了来自众多时尚业者的私人单品,包括专门铭刻着刘雯的时装周回忆的钻扣丝绒手袋、周迅的第一套Chanel高级定制服、时装评论人唐霜的生日礼服……展品介绍中的小字负责将这些单品背后关于重要人生阶段与纪念日的回忆娓娓道来。
canU特别项目“情感衣旧”
与展示时装藏品的大厅相邻的房间内,则集结了11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用旧物改造的可持续艺术装置,打造了一场精致的宴席。比如来自义乌的儿童玩具库存、时装大片拍摄现场用掉的假发与丝袜,这些不起眼的原材料经由重新组合、拼接,成为了高级宴会桌上的重要装饰。
法国多栖学者Roland Barthes将时尚定义为“对继承的拒绝”(refusal to inherit),一定程度上,正是对“新”的追逐成就了时尚产业如此繁荣的今天;文化评论家Elizabeth Wilson在她的著作《Cultural Passions: Fans, Aesthetes and Tarot Readers》中曾指出时尚的时效性:“我们选择每天穿的衣服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像处在当下。我们做出的与时尚相关的日常行为都与过去无关。事实上,我们的目的恰恰是抹去过往,抹去任何与我们今时今日希望达成的样子不同的过去。”
11位艺术家通过创意把“过去”变成新的“现在”
而在强调社会责任的今天,我们都不得不重新审视时尚的新与旧,一件二手衣物所代表的生活中的故事,令它超越了时尚为求新而不断迭代的既定法则,成为联结私人记忆与特定时期社会记忆的纽带。旧衣物(或二手时装)正凭借这样的特殊意义督促我们重新为之估价。
放任与改变
与拥有与众不同意义的旧衣旧物相对,以“等待答案的未来”为主题的二楼展区包含了更多当代的想象力与技术革新。新媒体艺术家Celia Ju为此次展览打造了一个互动性极强的想象空间——一个像电影《机器人总动员》(WALL·E)中被弃置的荒芜地球一样的数字景观。
干枯的植物中缠绕着塑料制品;废弃的家具上结了蛛网;落满灰尘的监控探头与电视机还闪着微弱的蓝光。或许这个景象作为末世电影的背景早就不令人感到陌生了,但当亲身踏入这一场景中,你仍然能体会到切实的恐惧与危机感。
新媒体艺术家Celia Ju为本次展览打造的互动空间
这个面向未来的展区囊括了许多艺术家、设计师和数字技术团队对于未来时装的想法。针对可持续时尚对生产者提出的疑问,建筑师、时装设计师Raquel Buj提出了“从自然界提取灵感”的思路,她的作品将巢穴与自然界生物的庇护关系移植到人体与衣物的关系上,用收集的自然材料与回收金属与塑料复制自然中最原始的建筑——巢穴。
设计师Kerr Hu所做的基于蓝藻细菌的“机电共生体”在汗液、阳光、空气的作用中释放电能,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能量生产与循环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艺术家组合threeASFOUR则用古老文明中的几何符号声波做以连接,重新定义服装的灵感。
上图:建筑师、时装设计师Raquel Buj作品
下图:艺术家组合threeASFOUR再定义服装灵感
消费与循环
在书籍《The Art of Loving》中,该书作者——精神分析学家兼社会哲学家Erich Fromm指出,在当代社会,爱这个词已经变得非常普遍,人们却在不断追求爱的过程中出现了共同的失败。这其中的首要原因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消费作为一种盛行的主流文化,促使人们把自己当作市场上的展示对象。在极端物质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建立在商品交换的规则上。在消费社会中,这种仅仅考虑交换价值的思维方式出现在所有社会与情感关系中,它几乎主导了现代生活的一切。
而时尚即是消费主义的产物,美国理论家Edward Bernays将购买行为与个体的吸引人的特质进行巧妙的关联,对大众而言,时尚成为了为个体为自身增添价码的途径。这些购买决定通常是以非理性的方式做出的。《真正的成本》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即是人通过消费时尚(特别是廉价的快时尚单品)不断试图增加自身的价值。尽管那些真正需要购买的东西(住房、教育、医疗)变得越发遥不可及,人们却能通过时尚消费增加对自身的安全感与信心。
摄影师冯立的新旧摄影作品被印在沙滩椅上
《真实的成本》直接将时尚的未来的答案指向资本主义制度。为打破根植于这种穿衣心理学的逻辑,左翼经济学家Richard D. Wolff主张对资本主义进行系统的变革,有必要严格考虑私有财产和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变革发生时探索出路。
这种根本性的制度变革在多年来行业与学者对可持续时尚提出的种种不同的假设中,已经不算最为天马行空的设想,却仍然面临着不可撼动的力量。而这恰恰是这场展览最重要的意义所在:它从行业内外的不同视角出发,为可持续时尚提供了一些可以复制的答案。
撰文 木兰&何冰轮
编辑 Mark Liu